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2019-12-24 10:48:25  阅读:1  来源:

糖对孩子健康的危害我们早有耳闻,但你可能不知道孩子每天吸收的糖很多来自于那些看似营养均衡的饮食。不妨统计一下孩子一天共吃了多少糖,也许结果会让你震惊。

美国的营养学家们做过的一份调查表明:没有一个妈妈愿意把奶油蛋糕当成孩子的午餐。为了保证营养,妈妈们会为孩子精心准备一份套餐,比如抹了花生酱的全麦面包,加上一些苹果酱和一杯鲜榨果汁。这份套餐含有各种维生素、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粗纤维,看上去很完美,但妈妈们忽视了一点——虽然孩子从这些食物中得到了均衡的营养,但同时也得到了约76克的糖,相当于16大勺,远远高于4块奶油蛋糕所含的糖。

这份调查提示我们:爸爸妈妈不要忽视了日常食物中糖的含量以及糖对孩子的危害。这些糖可能就来自于那些看似营养均衡的食物。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越来越多的糖隐藏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长此以往,这些甜食很可能会取代健康的食物成为饭桌上的主角,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

孩子每天吃掉的糖不比成人少。过多的糖会危害孩子的健康,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孩子对糖的摄入却一直没有减少。

美国一所儿童营养研究机构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12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每人要吃掉22千克的糖,而20~30岁的成人平均每年每人消耗的糖仅为20千克。这就是说,尽管孩子的身体还没有你的一半大,但他吃掉的糖却比你还要多。

过多的糖影响孩子的味觉能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能接受的味道也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儿童食品都偏甜,当孩子的味觉被这些甜“俘虏”后,便会抗拒接受其他的味道,比如他会对蔬菜嗤之以鼻。

专家解释说:“过多的糖可能会阻碍孩子味觉的发育,影响孩子尝试其他类食物的欲望。”像水果、含淀粉的蔬菜以及牛奶中都含有天然的糖分和重要的营养。不幸的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吃这些食物。孩子对偏甜的儿童食品吃得越多,就越不愿接受真正的天然的含糖食物。比如习惯吃西瓜糖的孩子,却不愿意接受真正的西瓜的味道,因为他觉得西瓜没有西瓜糖甜。

过多的糖可能会让很多疾病的发病时间提前。如果孩子的这种畸形味觉能力一直持续,那么在他的日常饮食中,甜食将会渐渐取代健康食品,甚至对他将来的健康形成危害。专家解释说,日常饮食中含糖过多的孩子,往往会对谷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失去兴趣,长此以往营养不良就会出现。另外,过多的糖对孩子的远期健康也很不利,不仅会增加孩子患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的危险,而且还会将这些病的发病时间提前。以美国为例,在1994年有5%的孩子患有Ⅱ型糖尿病,而如今这个比例增长到30%~50%。当这些应该在成年人身上发生的问题,逐渐影响着十几岁的孩子时,也就意味着这些孩子很可能在35岁左右就会受到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威胁。

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对糖提高警惕,尤其是孩子日常吃的食物中所含的糖,爸爸妈妈要在保证孩子得到均衡营养的同时,巧妙地控制他对糖的摄入。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找出那些不容易被认出的糖

当孩子吵闹着要吃甜食时,最好选择一些天然的含糖食物,而不是添加了各种人工甜味剂的食品。但在现在这个包装食品盛行的年代,如何区分哪些糖是天然的?哪些糖是人工的呢?答案是很难做到。

这不像从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上查看“脂肪”那样简单。国家食品监管部门没有要求生产商在食品标签上注明食品中含多少糖,以及其中有多少是天然成分。生产商认为食品中和糖有关的成分清单属于商业秘密,不可能向公众公开自己的配方。再加上有些生产商可能根本就不想让消费者知道他的产品中真正的含糖量。

所以爸爸妈妈要擅于发现食品标签上隐藏的糖分。比如如果标签上标有“玉米糖浆”,那这就是食品最重要的甜味来源。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包括:玉米糖浆、蜂蜜、葡萄糖、果糖、糖浆等。请记住:甜味剂添加的种类越多,这种食品的含糖量就越高。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有些富含白砂糖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的食品,虽然没有单独标示糖含量,但从营养成分表中就能看出,“碳水化合物”越高,预示着它的含糖量越高。

尤其要注意白砂糖、果葡糖浆等添加糖,如果它们出现在配料表前3位,就说明碳水化合物总量是偏高的。

除了上述叫法,蔗糖、麦芽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果葡糖浆这些都是糖。

那么,有哪些隐形糖,是我们所不知道又很容易入坑的?

1.老少皆爱的膨化食品

还记得小时候,去逛超市,第一个冲进去的就是薯片区域。

吃在嘴里咔嚓咔嚓,酥!香!脆!谁不爱?

但是,配料表的前三位也有糖,还是各种糖。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是相当高了,一份薯片的含糖量大约49.6g,妥妥的,已经超标了!

2.妈妈们很喜欢给娃喝的酸奶、乳酸菌饮料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酸奶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乳酸菌饮料

酸奶、乳酸饮料的前三位都有糖身影的出现。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每100ml碳水化合物含量就15.4g,喝完一瓶330ml的乳酸饮料,就完全超标了。

3.重灾区——家里的厨房

家里自己做的饭肯定没有任何添加剂了吧。

可不是你想的那样,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也会让娃摄入很多的隐形糖。

什么番茄炒蛋、红烧肉、糖醋鱼、可乐鸡翅这些要尽量少放糖。

还有一些超市里卖的现成调料包也要小心。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无形中摄入了很多糖了,足够满足人体中所需要的能量。

甚至已经明显超标了。如果继续给孩子吃糖果,无疑就是雪上加霜。

大人小孩最爱吃的彩虹糖,小小一袋的含量是41.1g!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但是,很多妈妈也纠结,知道糖不好,但作为童年的标配,不论于情于理,完全不让娃吃糖,也不现实。

当妈的都懂的!过分的限制孩子吃糖,反而让孩子生出得不到的就更想要的执拗,偶尔吃一颗糖,放纵一把,提升一下孩子的幸福感也是可以的。

既然孩子的成长路上不可能没有糖,那,老母亲作为把关人,重点控制孩子对糖的摄入,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不要被食品的标签蒙骗。在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一栏中,糖一般以“克”为单位标记,但“克”对我们来说是个概念化的量词,很难由此联想到具体的量是多少。所以,请先记住“4克相当于一茶勺的量”,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运用这个换算很快就能知道这个食品含多少糖,对孩子合适不合适了。

注意那些所谓的“天然”成分。像“浓缩草莓汁”就经常被称作天然甜味剂添加在食物中。其实它们并不是天然的含糖食品,只是被加工过的糖,又取了一个新名字而已。

为孩子准备小份甜品。当你准备给孩子盛些冰淇淋或其他甜食作为饭后甜品时,尽量把它们盛在小碟子中,而不要用碗盛,这样可以适当减少孩子对糖的摄入。

教会孩子对甜食要慎重选择,而不能随心所欲。来自美国公共营养研究中心的Margo Wootan博士建议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用甜食款待一下自己,但只能每天一次。当我和女儿外出就餐时,我会告诫她,她可以在汽水和饭后甜点中选择一个,但不能两个都要。长此以往,女儿便形成了“对甜食要慎重选择”的意识。而那些用强制手段阻止孩子吃甜食的做法,既不现实又有些霸道,其实我们只需让孩子明白甜食在他的日常饮食中的地位,并教会他如何取舍。”

避免选择加工过的食品。那些已经加工好的成品食物往往是你无法控制的。比如一罐八宝粥,它的含糖量是13克,但如果是你自己煮的八宝粥就可以只使用一半的糖,甚至不用加糖。

不能只提防那些常见的含糖食品。糖也会突然出现在那些看似健康的食物中,比如低脂或全麦食品。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全麦面包圈可能含有8克糖,含糖量要高于一片普通的白面包(约含糖6克)。所以,为孩子选择食品时,要仔细比较标签上的含糖量,选择最低数值的那个。

对孩子爱吃的含糖食品采取折中处理方法。用强制的手段取缔孩子喜欢吃的甜食,只会让他更想吃。完全不必这样,爸爸妈妈可以允许孩子继续吃他喜欢的含糖食物,但只能和那些不含糖的食物混在一起吃。比如把孩子爱吃的八宝粥和糙米粥混合在一起,各占一半,这样就可以减少食物中的糖分。

比起糖果,这些“隐形糖”才更要娃“命”

甜食替换方案

如果你的宝宝喜欢下面这些含糖量较高的食品,那么你可以想些办法自制一些味道相近,但含糖量低很多的健康食物进行替换。

甜食替换为果粒酸奶

自制果味酸奶:在原味酸奶中加入少许蜂蜜(1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食用蜂蜜)、葡萄干等。

提示:蜂蜜能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

水果罐头

新鲜的水果块。一小碗切成块的桃子中含糖约13克,而同等分量的桃子罐头中却含有33克左右糖。

烤肉酱

磨成粉末的胡椒或孜然。还可混合一些孩子喜欢的调味品,比如番茄酱。市场上销售的烤肉酱,一大勺中就含8克左右的甜味剂。

炼乳或糖浆

在面包片上或饼干上抹些自制的低糖果酱。一大勺自制果酱约含糖6克,而一大勺炼乳或糖浆则含糖15克左右。